9月15日,英國政府宣布批準中法企業共同投資的欣克利角C 核電項目,此舉讓擔憂中英關系的人松了一口氣。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造價180億英鎊,將由法國公用事業(2235.910,-7.73, -0.34%)公司法國電力承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廣核集團參與投資。
項目的象征意義
無疑,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對中英關系、英法關系都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在特蕾莎·梅領導的英國新政府做出上述決定之后,中國和法國都表示歡迎。9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紐約會見法國總統奧朗德時也表示,重視和支持中法核能全產業鏈合作,愿同有關各方共同推動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順利實施。
當然,在7月底,英國政府曾決定暫時推遲批準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當時主要是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中國的參與,另一個是國家安全考慮。一時之間,這讓觀察者擔心,梅領導的政府是不是對中國投資變得不友好了,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是否難以延續。
梅的前任卡梅倫首相,以及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奧斯本,都實行歡迎中國投資的政策,把中國元素看做促進英國經濟振興的催化劑,他們實施的政策使英國成為對中國投資最開放的歐洲國家。在中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亞投行”)時,英國不顧美國對“亞投行”的反對態度,主動表示參與,從而打破了西方的沉默,為其他歐美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籌建開了一個好頭。2015年9月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訪華期間,不僅繼續推進中英經貿合作,而且明確表示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時,得到英國的隆重歡迎,兩國正式宣布中英關系進入了“黃金時代”。
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重開表明,梅政府對中國投資、中英經濟合作的基本態度沒有發生變化,中英關系“黃金時代”只是剛剛開始。而對于欣克利角等事情上出現的反復,我們也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對待,考慮到英國方面的關切,不應以一時一地的波折為整體的中英關系定調,甚至對其產生悲觀看法。
在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都有比較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尤其是在像核電這樣的舉足輕重的領域,所以英國的謹慎態度并不值得奇怪。現在盡管欣克利角項目被批準了,但英國在外資領域可能實施的其他新規,也可能會影響中國投資,給該項目帶來變數。英國看來仍在規劃對外資的管理,可能要求在未來所有的新建核電項目中擁有特別股權,即所謂的“黃金股”。但這也屬于各國保護本國戰略經濟領域的常見做法,我們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應當看到,英國開發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主要還是出于本國能源需求與能源安全考慮,即彌補傳統能源的供給不足。所以,除了國家安全考慮之外,英國在發展核電方面還有自身的成本收益考慮。對于英國的這些經濟考慮,中國也應當尊重,而不一定要視其為代表兩國整體關系的試金石。讓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中國人也應該有這種開放性的心態與思維。對于那些出于所謂的國家安全等原因擔憂中國投資的勢力,中國企業可以通過良好、共贏的合作,打消他們的疑慮。
尋找最大利益交集
近年來,中國制造、中國科技正在走向世界,尤其是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外交的一張名片。中國也希望在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建設中積累經驗,以便日后能夠牽頭在國外修建核反應堆,讓中國的核電建設能力具備國際競爭力。我們有我們的考慮,英國有英國的考慮,雙方應該做的是盡最大可能地求同存異,尋找最大的利益交集。
英國今年舉行的脫歐公投,可能對其對外關系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應該說,中國并不希望看到英國脫歐,而是希望歐洲一體化進程能夠延續,統一的歐洲市場能給中國企業帶來更多機會。但盡管如此,在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之后,中國企業收購英國資產的步伐并未停下來。如7月萬達集團旗下美國AMC院線宣布以9.21億英鎊的價格并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四川國棟建設(4.020, 0.00, 0.00%)在英國北部城市謝菲爾德大舉投資等。脫歐之后的英國會更加倚重中國的經濟活力,而中國也會繼續把英國作為重要的投資目的地,這個基本態勢不會因英國國內政局變化、英國與歐盟關系變化而受到根本性影響。
回顧中英關系發展史,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香港等歷史問題的影響,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分歧,中英政治關系一度發展相對緩慢,但經貿關系一直飛速發展,兩國的產品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歐洲也爆發了主權債務危機,而中國則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發動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被英國視為恢復本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卡梅倫政府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而梅政府也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
當時卡梅倫政府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也是為了彌補在發展對華關系方面與其他歐洲國家的差距,更大程度地發掘兩國關系的發展潛力。例如,中國和德國的雙邊貿易額要超過英國,而中國和法國歷來在政治上關系更加親密。與中國繼續修好將是英國的長期政策,而不會因一次政府更迭而發生根本變化。
英國外交一直奉行實用主義原則。正如19世紀英國首相帕默斯頓在他的名言中所揭示的:“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英關系在未來可能還會有波動,但在決定退出歐盟之后,英國將面臨外交政策方面的新調整,傳統的平衡主義、務實主義的外交基因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中英兩國的相互需求,英國的務實態度和政策共同決定了,未來兩國關系的基本面將是好的。